當全世界都將目光集中在即將晉升為蘋果首席設計官 (CDO)的強納森·艾弗身上的時候,極少人注意到兩位同時得到提拔的人:Richard Howarth和Alan Dye。他們分別被任命為蘋果工業設計副總裁和蘋果使用者介面副總裁。
也就是說,以後包括iPhone、iPad 和Mac在內的蘋果產品的外觀以及軟體介面的具體設計工作,將由這兩個人來完成。
所以你還不來了解一下?
Richard Howarth
庫克在宣布強納森升職的員工信中有提到,Richard Howarth已經在蘋果的設計團隊裡工作了20多年——掐指一算,沒比強納森慢多少,也是經歷過當時蘋果最黑暗時期的人。
他和強納森一樣是英國人,兩人一直是非常好的朋友。強納森在接受Ian Parker 的採訪時提到過Richard Howarth,說他講話富有英國人的柔和。
Richard Howarth 曾在英國雷文斯本設計與傳媒學院(Ravensbourne)學習,英國搖滾巨星David Bowie、電影《國王的演講》的製作人Simon Egan 以及2012 年倫敦奧運會火炬設計者Jay Osgerby 都出自這所學校。
英國皇家文藝學會(Royal Society of Arts,簡稱RSA)曾經透露,Richard Howarth曾在1993至1994學年贏得獲得了一筆價值4250英鎊的RSA學生設計獎。
這個獎項跟蘋果非常有緣分,因為強納森本人也曾連續兩年獲得這個獎項。在獲獎後,強納森利用這筆錢資金飛去美國加州,並因此與蘋果結緣,也就有了後來強納森在蘋果的故事。而正是強納森對於蘋果的熱情,最終吸引了Richard Howarth從IDEO辭職加入蘋果。
而來自Digital Spy的報導稱,Richard Howarth在獲獎後利用這筆獎金去了趟日本,並在索尼實習,對他職業生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。在去年的學生設計獎90週年慶典上,Richard Howarth說道:“我沒法想像如果沒贏得這筆獎金,我人生的方向會發生怎樣的改變。”
也因此他決定每年向RSA 捐獻4250 英鎊,同樣用於獎勵學習設計的學生。這個獎項從2014 年開始頒發,RSA 也將該獎命名為“Richard Howarth 獎”。
在每日電訊報的Stephen Fry的訪談中,強納森提到,Richard Howarth完整地參與了第一代iPhone從原型機到最終發布整個過程。事實上,除了iPhone之外,這位老資歷的蘋果設計師也參與了每一代的Mac和其它蘋果產品的設計並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。
Alan Dye
上圖中左邊那位就是Alan Dye,他加入蘋果已經有九年時間。雖然沒有Richard Howarth 那麼久,但是往前一推算就會發現他完整地經歷了蘋果從2007 年發布iPhone 開始至今的輝煌時期。
強納森在每日電訊報的那篇訪談中形容Alan Dye 是一個高大的、脾氣很好的美國人。他注重細節,每天都將頭髮整齊地梳到左邊。
在Alan Dye的LinkedIn頁面我們可以了解到,Alan Dye於1997年在位於美國紐約州的雪城大學(Syracuse University)畢業,曾先後擔任朗濤品牌諮詢公司高級設計師、奧美集團和Kate Spade的設計總監。
Alan Dye 於1996 年加入蘋果,先是在市場傳播團隊工作,也幫蘋果設計過產品包裝盒,後來成為蘋果人機界面組的負責人。
根據Daring Fireball博主John Gruber的介紹,Alan Dye在iOS 7、OS X Yosemite和Apple Watch的設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。Alan Dye回憶起iOS 7的界面設計的時候也透露,由於工作量巨大,當時整個小組直接住進了設計工作室裡,他們需要重新構想每一個交互、每一個小動畫和每一個功能。
而Wired對此則有更詳細的描述,Alan Dye在人機界面組負責用戶和設備之間的互動——包括用戶如何告訴設備要做些什麼,而設備又應該如何做出反應。
舉個例子,你如果想要在iPhone 主界面上移動一個圖標,你會長按圖標,它會抖動以告訴你可以移動圖標。而設計這套交互方式,就是人機界面組的工作。
強納森的角色是什麼?
iOS 7 對於蘋果來說是個轉折點,它不僅僅是蘋果設計風格的轉變,更宣告了強納森已經完全主宰了蘋果的設計。
強納森的這項升遷,被許多人看作是明昇暗降。升職後強納森的確會減少對具體設計工作的干涉,但是通過了解接替他的Richard Howarth 和Alan Dye 我們就能發現,之前許多的設計工作都是他們承擔的,蘋果的設計風格不會因此發生太大的變化,而強納森很有可能仍然會決定蘋果的設計走向。
正如John Gruber所說:
強納森可能會從此更多地時間出去走走,可能會回到英國生活,但是我並不認為他(強納森)會變成傀儡或者僅僅掛個虛職,我覺得他是很認真地在對待CDO 這個職位。
題圖來自站酷海洛創意
本文章獲ifanr授權使用,原文連結請點此:ifan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