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08月15日,第一個由台灣個人所開發的 App,突破了一千萬下載大關,那是由Sam Lu(盧育聖)所開發的《App 2 SD》(Android)。這是一個由台灣App所創立的里程碑,實在值得恭喜。
史上第一支 Android 與 iPhone手機發售至今約過了四與五年,台灣的App市場則大約在 2010年逐漸發酵,有一些先行的開發者甚在在更早的時候就率先投入App開發。但由於台灣屬於淺碟型市場,專屬於台灣市場的App,下載量其實很難突破百萬;除非是一開始就以全球為目標市場,才比較可能有百萬、千萬的下載成績。在台灣的App,一開始下載量超過10萬算是不錯的成績,過些時日突破50萬算是優秀的App,而突破百萬下載大關的App則是寥寥可數,若要從中創業獲利更是得費盡心思啊。
能開發出一款優良的App,並依此維生的全職個人開發者,在台灣的人數其實不多,推測約只有在幾十人以內。大部分的個人均是兼職,在下班後賺些外快;少部分能組成工作室、公司,大部分是以接案子、標案當成主要的收入來源,不過這非常容易落入削價競爭的泡沫化中。目前App開發在台灣看起來,並不是一個有巨大回報的明星產業,也不如媒體吹捧般的那樣絢麗,好似開發出一款App就可以年收百萬、千萬。原因除了上面提到,台灣屬於淺碟型市場以外,牽涉許多如政策、法令、產業結構、基礎建設…等問題在裡面,其中大部份是需要政府去協助與改善的。
自兩年多以前,一有機會遇到政府官員們或其他開發者夥伴,我就會力薦政府App的三不政策:「政府不該做App,不該開設App園區,不該舉辦App比賽」。當然人微言輕,政府目前還是以App當成好用的政策宣傳工具來用,似乎這樣就可以收到最立即的政績回報;但結果其實不然,政府所製作的App在2012年大量陸續上市,除了幾款實用的以外,大部分都淪為所謂的蚊子App,顯示政府對待這個產業的態度錯誤,也對整個台灣App市場造成長遠的傷害。本來欲拉拔一個新產業,卻因為使用舊思維去面對、以老方法去處理,讓這產業在台灣萎縮了,實在可惜啊。
要在台灣的App市場能夠創業成功非常不易,但看到許多熱血年輕人們,仍懷抱著夢想不斷投入這個新產業,最近雖然市況比較嚴峻,但每個月還是都有朋友問我:「我想要App創業好不好?」當然沒有一個標準答案,不過這讓人看到許多希望;而且也有好幾個開發者成績做得不錯,都進階成為台灣百萬下載的開發者。App不是只有App而已,各種IT技術、美術設計、使用者體驗研究、教育訓練、媒體行銷…需要許多不同產業相輔相成,才能創造這個App的大未來。
作者:陳坤助 KNY
中華民國App跨界交流協會 理事長、Google Play頂尖開發人員
作品有《KNY台灣天氣資訊》、《KNY高速公路即時影像》等生活類App
本篇同刊載於App情報誌 Vol.07